回到三國,由你決定三國美女的命運!三國迷都在玩,開局一座城,你能招募三國嗎?開局得貂蟬,美人在側,江山在握,后宮養成,終于實現三國夢!穿越三國,選擇你的美人與你相約江山,共謀大業!
軍團眾多,人才濟濟,伐城掠地,英雄豪情。軍團戰中,各方勢力激情碰撞,誰能在混戰中帶領弟兄們殺出重圍,誰能未雨綢繆守住軍團城池,戰場真英雄,歷史由你來改寫。
行軍布陣講究兵種相克排兵之法,布陣系統豐富了戰斗體系,完善了戰斗細節,
可使每場戰斗都與眾不同!身入亂世怎可沒有行軍的裝備,綠藍紫橙紅五個品級的裝備任你選,
并且更有強化套裝屬性,大家在收集裝備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裝備的培養。覺醒系統,化身三國名將。
1、指揮自己的軍隊去進行戰斗,合理的去制定各種不同的計策,稱霸三國;
2、你可以自由的去培養不同的角色,這樣就可以讓你的實力變得更加的強大;
3、每一場戰斗都會有著不同的驚喜,你可以遇見更多不同的敵人,你需要小心。
三國,一個讓熱血男人為之向往的時代,一個英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年代,一段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歷史。群雄并起,亂世爭霸,漢失其鹿,天下逐之是那段歷史的主題。紛紛擾擾數十年,最后只留下三個最強的政權——魏蜀吳。
這三個政權幾乎集聚了三國時期所有的精英人物,魏有五子良將,蜀有五虎上將,吳有八大虎臣,四大都督等等。那么這三國國家的創始人,憑什么能夠讓這些人才為其鞍前馬后?聊聊三國"創始人"的用人之道。
一:群雄并起、亂世來臨
1:黃巾起義,漢失其鹿
在了解三國創始人的用人之道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三國的背景環境,看看"人才"在亂世兼并當中有多重要。東漢末年,社會矛盾極其尖銳,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東漢王朝大廈將傾。公元184年,張角振臂高呼,聚集了數十萬黃巾教徒。
據《后漢書》當中記載稱:"。十余年間,眾徒數十萬,連結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楊、兗、豫八州之人,"拉開了亂世爭霸的的帷幕。東漢王朝無力抵抗,只能命令各地郡守自行募兵。
野心勃勃的地方豪強借此機會終于可以名正言順的擴張自己的勢力,東漢政權早已經是名存實亡。亂世來臨,豪杰并其,十八路諸侯聚集伐董,漢室權威掃地,一時間河北淮南袁氏兄弟虎視一方,江南孫氏伺機而動,益州、涼州閉關自守,割據一方。
2:聚天下英才,成三足鼎立
十八路諸侯最后瓜分天下的不是占據天府之國、富庶繁華之地的劉璋、劉表,而是一個身份可疑、出身貧寒的漢室后裔劉備,不是占據河北四州、虎視天下的袁紹,而是"閹宦之后、薄情寡義"的曹操,不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的袁氏嫡子袁術,而是江東"碧眼小兒"孫權。
劉曹孫三人能夠成就霸業,瓜分天下,兼并群雄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他們手下人才濟濟,為他們打天下,開疆拓土。亂世之道,用人為先,三國創始人手下人才輩出,一定有著他們過人而獨特的用人之道。下面我們就來聊聊他們是如何用人,成就霸業的。
二:亂世奸雄的"聚才"之道
1:不問出生,唯才是舉
首先我們來看亂世奸雄曹操的用人之道,天下九州盡占其六的曹魏政權,人才數量和質量都冠絕三國,曹魏政權能夠擁有如此大的人才優勢的一大原因在于曹操選拔人才不看出身,唯才是舉。
自從西漢以來,統治者選拔人才都是依靠"察舉制",后來就演變成為看出身選拔人才,而曹操卻獨樹一幟,有所不同。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當中記載稱:"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曹操的這一舉措使得曹魏政權的人才得到了空前的充實。以寒門才子為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張遼、戲志才等人,曹操的求賢令使得大部分出生寒門的人才如過江之鯽般投向曹操,為曹操開疆拓土,安定后方立下了汗馬功勞。
曹操的高明之處又在于不排斥士族人才,同時士族也對曹操的求賢令并沒有多大的反感,一些有才能的士族子弟也為曹操所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有著"王佐之才"的荀彧,荀彧對于曹操的幫助相當于劉邦之蕭何。
據《三國志》當中記載稱:"當漢順、桓之間,知名當世。有子八人,號曰八龍。"由此可見,士族當中也不乏出色的人才。曹操的這個"唯才是舉"的用人之道為其建立魏國立下汗馬功勞。
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摒棄前嫌,海納百川
除了唯才是舉之外,曹操用人還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氣魄。曹操的用人原則是疑人不用,疑人不用,在曹魏陣營當中不乏許多以前的"死對頭",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原先就是呂布的手下,最后轉投曹操,最后官拜征東將軍。
封侯拜將,領兵一方,像張遼一樣的人在曹操手下有很多,曹操都是來者不拒,方向大膽的使用他們。古人最愛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曹操的做法也折服了這些人才,為曹操鞍前馬后,嘔心瀝血。
更讓人佩服的是曹操用人的氣度,對于那些從敵方陣營投靠過來的人才大家重用以外,甚至是對于自己有深仇大恨的人也摒棄前嫌,不拘一格的任用他們。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張繡。
當年曹操征討張繡,因為自己的好色使得張繡投降后又造反,自己的愛子曹昂和部將典韋也戰死宛城。雙方這樣一來應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出人意料的是在官渡之戰前夕,曹操摒棄前嫌接納張繡。
據《三國志》當中明確記載稱:"繡至,太祖執其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繡女,拜揚武將軍。"由此可見,曹操用人氣度之宏大,世間罕見。
三:漢室后裔劉玄德的"生才"之道
1:忠義為先,以誠待人
三國的創始人當中劉備的出生起點無疑是最低的一個,作為"草根"的劉備憑什么能夠開創蜀國,建立一方霸業,吸引眾多的人才,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劉備對于人極有誠意,忠義當先。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莫過于桃園三結義。
早年間劉備起事之時,空無一物還是通過張飛等人的幫助之下拉起了一支隊伍。在此后的數十年年,劉備宛如喪家之犬,東奔西走,居無定所,但是關張等人對于劉備依舊是忠心耿耿。
劉備在建立蜀國之后對于關張等人也是極其信任,和他們一起共患難,同富貴,真正的做到了忠義無雙,這也是劉備任用選擇人才的一個主要標準之一。對于一些人才,劉備也拿出來極大的誠意來感化他們。
據《出師表》當中記載稱:"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劉備為了求賢不惜三顧茅廬,成就了一番明主賢臣的佳話,諸葛亮也為此對于劉備死心塌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比如徐庶甘于不謀一計于曹,簡雍為其奔走一生等,都是被劉備的誠意所感動,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劉備的一大用人之道是以誠意待人,忠義為先。
2:以平衡之術馭下用人
劉備的地盤基本上都在荊州、益州兩地,劉備手下的人才也基本上來自于這兩個地方,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劉備在依靠這些人才成就了一番霸業的同時也面臨著平衡兩派勢力的問題。
當年襄助劉備的人才主要是益州派和荊州派,劉備的高明之處就在于能夠平衡兩方人才的利益,最大的發揮出這些人才的能效,為蜀國事業添磚加瓦。
四:江東霸主的"擇才"之道
1:善于發現璞玉,獨具慧眼
昔日的碧眼小兒最后成為了吳國的開國君王,得益于孫權手下擁有一大批賢臣良將,幫助孫權成就霸業的人才不僅僅有其父兄留下的"遺產",更重要的是孫權善于發現人才,用人之道別具慧眼。
誰能知道主導白衣渡江、為孫吳政權奪回荊州的呂蒙在以前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匹夫,而孫權就看到了呂蒙的不凡之處,對于呂蒙大加培養。據《江表傳》當中記載稱:"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也正是孫權這一用人之道為吳國發現培養了眾多人才。
網友評論